禾赛科技:季度盈利仅仅是开始

  客厅里,家政机器人为你打扫房间;书房中,教学机器人教你的孩子学习;庭院外,割草机器人帮你打理草坪;公路上,无人驾驶机器人送你上班……

  如果此前人们心存疑惑,但是在CHATGPT、宇树机器人、DeepSeek等等一次次破界,掀起全民AI热潮之后,所有人都相信,AI的时代、机器人的时代,就在不远的将来。

  “你不可能同时开两辆汽车,但可以同时让很多机器人为你工作。”禾赛科技的创始人、CEO李一帆说。

  他的这番论断,清晰指向了机器人时代的广阔需求,绝不仅仅局限于现在比较热门的智能汽车。

  所以,如果你为机器人制造“眼睛”——激光雷达的话,绝不能只看智能汽车,还要看机器人。

  李一帆这样预判,也这样执行。2025年上半年,禾赛科技为各种“机器人”装上了54.8万只“三维之眼”,大规模产出也给禾赛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财报——二季度营收7.1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超50%;净利润(GAAP)4410万元,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7210万元完成了根本性逆转。

  分析其市场,不难发现禾赛在ADAS激光雷达和机器人两大市场,都实现了绝对领先。

  ADAS激光雷达已经渗透到10-15万元级别汽车市场,空间依旧很大,机器人市场则更是风光无限。

  2025年第一季度,禾赛科技第二次实现了Non-GAAP(非通用会计准则)季度盈利,而且盈利情况更佳——这表明在剔除特定非经常性损益后,其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了验证。

  而第二季度,这一成果进一步延伸至GAAP(通用会计准则)层面,净利润达4410万元人民币(约合620万美元),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7210万元人民币实现根本性逆转。

  从“量”的角度来看,二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35.2万台,同比增长306.9%;上半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到54.8万台,同比大增了276.2%,快速地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,使得企业单位固定成本大幅摊薄。

  从“价”的角度来看,随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化,L2级主激光雷达的价格已从2021年的20万元人民币一下子就下降至200美元(约合1440块钱)。这一成本下降和售价降低的趋势,直接推动了市场渗透率的提升。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,激光雷达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将达到17%,且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6%以上,标志着其已进入主流消费市场。

  从“利”的角度来看,禾赛的规模化进程不断推进,逐步降低了单位成本。这一成本降低使得企业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同时,能够进一步下调售价,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,最终获得更高的总利润。

  以禾赛的净利润和销量来计算,一台激光雷达平均净利润已被压缩至125元,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行业,禾赛凭借逐渐与第二名拉开差距的出货量,以及高质量的爆款客户,杀出了一条“血路”,成为全世界激光雷达行业唯一盈利的企业。

  此外,加上“第二增长曲线”——机器人领域的助力,让禾赛不仅跨越了盈利临界点,财务状态也日益稳健,大超GAAP盈利转正目标。

  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1-6月国内乘用车主激光雷达装机量排行榜,禾赛科技以284,399颗装机量和33.0%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,领先第二名华为技术近3个百分点,超越第三名速腾参数图片)聚创6个百分点。

  禾赛科技的快速地增长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米YU7、理想i8等热门车型的强劲拉动。特别是全系标配禾赛激光雷达的小米YU7,上市仅3分钟即突破20万辆大定;而零跑B10在预售1小时内便收获1.5万辆订单,其中激光雷达版车型占比更是超过70%。

  此外,禾赛的明星产品ATX表现居功至伟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它以亲民的价格成功打入10万元级别的车型市场。目前,ATX已成为比亚迪、奇瑞、长城、长安等12家国内头部车企的“标配安全件”。

  作为激光雷达的第二引擎,禾赛在机器人赛道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。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)2025上半年中国机器人领域3D激光雷达出货量排行榜显示,禾赛科技位居第一,超越览沃科技、速腾聚创等对手。

  从销量来看,禾赛的机器人激光雷达累计销量全球第一(根据所有激光雷达上市企业的公开财报数据),服务客户超2000家,覆盖割草机器人、人形/四足机器人、移动商用机器人等多个场景。

  其中JT系列激光雷达成为市场爆款。自2025年1月发布,JT系列累计交付即突破10万台,仅用不到5个月就创下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最快交付纪录。搭载JT16的MOVA割草机器人半年出货破10万台,登顶德法亚马逊;与可庭科技的战略合作计划年内交付30万颗JT系列,进一步巩固家用场景优势。

  从微观层面观察,禾赛科技凭借丰富的客户资源,已搭建起一个横跨国内外的核心客户订单网络,为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  从国内市场看,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,禾赛已与24家国内外汽车厂商达成量产定点合作,涵盖比亚迪、奇瑞、长城、长安等12家国内头部车企,合作车型达几十款。仅2025年第二季度及近期,公司就新增9家头部车企的20款车型定点,这些车型计划于2025-2026年陆续量产交付,逐步扩大其在ADAS领域的装机量优势。

  在国际市场,禾赛的突破更具标志性。财报明确提及,禾赛已斩获丰田汽车旗下合资品牌的新定点车型,计划于2026年量产。这一订单不仅是禾赛首次进入日系车厂供应链,更标志着其产品性能与质量获得全球顶级车企认可,为后续拓展更多海外市场铺平道路。

  此外,在Robotaxi领域,全球前十大Robotaxi公司中已有八家选择禾赛作为激光雷达供应商,包括Zoox、Aurora、百度Apollo等头部企业,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化布局的深度与广度。

  宏观上,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从“技术尝鲜”到“全民普及”的历史性拐点,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为禾赛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另一个更具备想象空间的机器人领域的需求,也迎来迅速增加。根据公开数据测算2029年的时候,全球使用激光雷达的机器人数量会达到500万台,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市场最终会是100亿的市场规模。

  细分领域中,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报告预测,智能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2.9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40.4亿美元;人形机器人更被德银预测为“万亿级市场”,2050年全球销量或突破7000万台,成为继新能源汽车后下一个颠覆性产业。

  基于这些预判,禾赛已在这些赛道提前布局。在割草机器人领域,除MOVA外,禾赛与可庭科技的合作预计年内将完成30万颗雷达的交付,旨在迅速抢占家用市场的红利;在人形/四足机器人领域,宇树科技、星动纪元等企业的产品均搭载其激光雷达;在商用服务领域,公司与京东、美团的合作已覆盖无人配送领域,同时与新松的合作则成功切入工业物流市场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机器人领域的盈利模式与ADAS不同:人形机器人对激光雷达的定制化需求高,成本占比低,降价压力小,有望成为禾赛的“利润高地”。2025年二季度,禾赛机器人领域交付量同比增长743.6%,增速远超ADAS,预示着这一业务已从“补充项”升级为“第二增长引擎”。

  当激光雷达从高端走向大众,从汽车延伸至千行百业,禾赛科技的故事,才刚刚进入精彩篇章。

相关新闻